目前分類:Belle Formosa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抒發完自己內心的焦慮後,立刻看到雅虎的這條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22/17/182g0.html

我覺得整件事情都好妙。
首先,張銘清雖然是受台南藝術大學(民間)的邀請,參與座談,但政府不可能以為身為「海協會」副會長的張銘清會廣受到所有台灣人民的歡迎吧....隨扈在哪?警力在哪?事先的協調與安排有做好嗎?
抗議民眾的激昂情緒,正是對馬英九政府過於急速向中國靠攏的一個警訊。

二是,在民主與人權,這兩項台灣最大的資產,也是與中國最根本上的差異上,民進黨的民意代表與支持者(支持者的情緒是容易被煽動的,所以在這點上要嚴厲譴責帶頭的政治人物!),居然還是選擇,或說只能以這種激烈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於中國的不滿。我可以理解、也同感於他們的激憤,但是這不是溝通,這只是發洩。而在政治舞台上,我們需要的是角力與斡旋的策略與手段..發洩僅僅是發洩啊。我可以想像這樣的抗議活動一定會演變成激烈的衝突,所以政客如果沒有能力控制場面,就要找出更好的方法表達意見。畢竟,我不想跟中國人一樣,動不動就比拳頭!這樣我們還要文明、還要政治幹嘛?我們之所以忍受無能的政府、政客與政治的黑暗,不就是不想再回到比拳頭大小的蠻荒時代嗎?!嘆...

三是,之前不好好作防備,之後大批警力帶離台就算了。張先生的哽咽真是讓我開了眼界,看到什麼叫傳統的「中國官場文化」,什麼叫「父母」官「體恤下情」。這一「不忍」大批警力的動員,可真是充分把他的姿態給擺出來了:「他是上位者、體恤者、寬貸者,他不在乎個人,只在乎兩岸的「親善」關係。」
實在是不得不佩服中國的宮廷官場文化,多麼會「作」出自己的舞台啊...

但很想跟他說:張先生,(應觀眾要求加一句)哭屁啊!如果您真的不忍,如果您也反暴力,請把對著台灣的飛彈都拆除了吧!
coz that's the biggest violence to all the Taiwanese people!
And before this happens,please save your tears for yourself.

vanin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想寫這個主題很久了,但總是覺得難以下筆。
(大概也是因為我事事都想話說從頭吧:))

感想有關於整個台灣走向的、
也有關於台灣「政治」走向及政黨發展的、
選戰中實際攻防的部份、
更有整個事件所引發的,對於自我的反省。

我覺得有趣的是,選舉之前,在知道我的政治傾向之後,
一個朋友驚訝的說:「很難想像現在還有人會支持民進黨。」
我當下不覺得被冒犯,只是未免有種「啊..又來了」的無奈。
仔細想想,從台灣開始有選舉以來(無論地方性或國家性),
從沒有人認為應該有「怎麼會有人支持KMT國民黨」的疑問,無論它作了什麼或沒作什麼。
縱然民進黨DPP以成為台灣第二大黨,甚至也成為執政黨,
但它一路走來衝撞體制的街頭形象,
似乎仍然深植在部分人的認知中。

唔,扯得有點遠了,
這部分的討論應該是在另一個範疇。

大選結束後,跟其他幾位朋友討論起來,
大家不免驚訝於兩百萬餘票的差距。
之後看了DPP黨內的一些討論,很多人都在檢討所謂的「路線」問題,
認為這可能是台灣向中國路線靠攏的一個徵兆。

然而,我其實不認為這兩百萬票的差距是顯示出台灣人在國家認同上的歧異。
當然,每個人的選擇理由各異,裡面誠然也有一些不認同民進黨論述的選民。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認同DPP的論述,與不認同其論述形式,兩者並不盡同。再者,隨著時間進展社會發展,民進黨最早提出的,關於台灣主體的論述的確有必要再細緻化,不能再以血統論來操作認同議題,否則,相關議題很容易流於/被概略化為「挑起族群問題」而缺乏更深入的討論)
(但 話說回來,在大眾媒體的操弄下,我們又期待什麼細緻的論述呢...唉罷了。)
從與幾個朋友的討論中,
我發現他們對於政黨的要求與判准,多著重在實際施政的考量,而非對於論述以及價值的判斷。

或許我們是該開心的。

因為也許對台灣大多數的人民而言,民主、人權以及台灣主體性這些價值,
似乎已經成為一件理所當然,並由選舉這個活動所自證、理所當然的存在,
因此他們期待的,是一個更實際的施政藍圖。
但就我的觀察,我認為KMT推出政策其實相當營養不良。

舉例而言,從最早的亞太金融中心,到之前的提出的「雙航圈」政策,姑且不論可不可行,以及若真要實行的話,台灣必須付出的成本為何。這些政策本身的核心概念,仍是著眼於台灣相對於中國的「地緣」位置,期待藉由與中國市場的密切掛勾加以發展台灣本身的經濟活動。所謂的「邊緣化」,指的就是這種試圖仰賴邊際效應存活所產生的結果。

這是為什麼我認為這些政策不僅過於依賴中國而且缺乏遠見。

誠如我某位朋友所言,台灣其實應該要發展以台灣為主體的產業發展路線,諸如運動休閒業及品牌創造與行銷。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以優秀的人力素質以及創意為主的服務業與製造業。
舉例而言,我覺得台灣人民的創造力,在蓬勃而多樣的「飲料」業上便可一覽無遺:
看看從珍珠奶茶開始,我們開發了多少不同的飲品並創造多少商機?

(註,下次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談談KMT政策中的共同市場概念。其實我覺得除了三通之外,與中國單獨且孤立地進行雙邊談判並完全開放市場,有其經濟與政治雙方面的因素需要嚴加考量,在目前並不可行。此議題暫且按下不表了。)

總之,我認為DPP其實不用再繼續討論「愛台灣」或者「台灣認同」這些價值,
或者誰可以「合法的」佔用這些價值。
事實上,選舉的結果已經證明了,價值是無法獨佔的。

作為選民,我們很高興這樣的價值已經漸漸廣為接受。

從實際的觀點,DPP應該要開始嚴正思考,如何以台灣為主體,並在不完全排斥中國市場的狀況下,擬定讓台灣永續發展的政策。
我認為民進黨雖然有一些零碎的政見,但並未好好整合,也未形成主打並加以開發討論,這點是相當可惜之處。
另一方面,我也認為KMT若拿掉與中國相關的那些,其政策幾無其他重點可言!而過度依賴中國,或說任何單一國家,本來就是危險的,特別在這個國家並不放棄併吞妳的狀態之下!

而以選戰操作而言,雖然馬英九所呈現的形象及其背後價值觀,的確有其除魅之必要。
但以堅實價值為基礎的政策與vision, 似乎才是能影響中間那些不受個人形象影響的選票。
更何況,事實是,那些因為個人形象而來的選票,也無法因為種種除魅動作而被大幅動搖啊...
再加上對方具有媒體的優勢,這種作法很容易就被視作爬糞或個人攻擊,而成為一把兩面刃。

不過,從台灣媒體觀察的角度來看,馬先生的當選可能是好消息。
我想在雙方蜜月期(奧運)過後再來觀察新總統與媒體的互動,應該會挺有趣吧!
無論如何,媒體.. oh well, that's another story then;)!

總之,再次強調的是,
既然結果已經底定。
一方面希望馬英九先生可以真的做好施政,
(縱然他的政策本身以及整個KMT機器著實令我擔心:P)
另一方面也希望民進黨加速改革,不要忘了它們的社會責任,
畢竟我們支持的是這個黨最本初的理念。


該怎麼說呢,我想我也必須重新思考對台灣未來的觀察,
憂心之外,也有點好奇,這個國家要往哪裡去呢?
而我,又該/會往哪裡去....



vanin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